7月30日凌晨12时56分,中铁四院设计的沪昆高铁长沙南西联络线特大桥经过36分钟“空中转体”,与本月20日已实现“转体”的西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一起,携手跨越京广高铁。至此,2座双子桥共同完成了中国首个高铁跨高铁桥梁“转体秀”,沪昆、京广两条南北、东西高铁大动脉实现交汇。
在80米的高空,让长196米、重1.45万吨的主桥逆时针旋转21°,与两端桥体亲密接触,绝不是一件轻松浪漫之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甚至会极端凶险。
缔结这个完美一吻的是铁四院桥梁处设计团队。历经数年科研攻关、十几轮方案论证,他们不仅在铁路建设领域创造了三项第一:高铁跨高铁转体跨度第一、转体总梁长第一、第一次在高铁上应用独塔非对称边箱式槽型梁斜拉桥,而且为后来的高铁跨高铁桥梁施工提供了借鉴。
午夜的长沙城酣睡梦中,奔跑了一天的京广高铁暂时歇息下来,一轮弯月斜挂在强弓满弦般的大桥塔索中。工地通明的灯火,把万籁俱寂的夜色推开生机勃勃的一段。合龙后的喜悦,让这些“筑桥者”忘记多日紧张工作的疲惫,他们掏出手机拍照、电话或微信,与亲友分享内心的喜悦。
“虽然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座跨越深谷、急流或者公铁立交的转体桥,但高铁跨高铁是一个新事物,”大桥设计者、铁四院桥梁处教授级高工饶少臣身材瘦弱,却扛起了沪昆高铁四院范围内几座特殊大桥的设计,他说,“转体时心里很紧张,一点都不磕睡,哪怕一点闪失都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取下安全帽,他的头发已经湿透。
沪昆高铁和京广高铁在长沙城南“十”字交叉,该交叉点上跨京广高铁的斜拉桥有两座,分别为长沙南西联系络线特大桥、西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据饶少臣介绍,施工区域下方平均几分钟就有一趟高铁列车经过,如果在京广高铁上方直接搭支架修桥,至少需要2年时间,而且安全风险极大。
“为此,两座斜拉桥都采用了‘先建后转’的施工方法,”饶少臣说,即先在京广高铁旁边沿其平行方向建设桥体,然后将建好的桥体“平面转体”到京广高铁上空的设计位置,两端桥体合龙后实现跨越。
观摩的人群中,有前来取经的上海铁路局、广铁集团等单位的相关人员,他们翘首以待,对大桥如何安全、漂亮的旋转到位充满好奇,围着铁四院设计人员不断提问。
“高铁跨高铁,别开生面,但这个中国之最并不好伺候。”铁四院桥梁处一室主任江荣丰客串起“新闻发言人”:“为了大桥半小时左右的转体,前期准备要花很长时间。比如大桥索塔两侧不均等,一边长112米,一边长84米,为了实现非对称斜拉索桥旋转到位,我们事先通过计算达到精确配重,基本方法是在84米长这边,增加混凝土块,使它与另一头重量均等。每次转体前,要进行多次试转取得现场参数。”
夜晚的长沙城,褪去了白天的躁热,微风习习。江荣丰说,大桥转体有许多严格的硬指标,比如作业天气要求风力小于三级。他指着桥面上迎风招展的彩旗说:“俗话说‘三级叶动红旗展’,所以今晚天气很OK!”
此时,现场放起烟花,钢桥铁臂边绽放出朵朵“欢乐”。站在高处俯瞰,沪昆、京广两大高铁纵横交汇,一路向前,气势磅礴。最由理由自豪的应该是铁四院桥梁处副总工程师徐勇,因为他参与负责了这两条大动脉的桥梁设计,两座斜拉桥顺利转体,也意味着沪昆高铁杭长湖南段线下工程全部完成。
一旁站着徐勇的儿子,刚结束中考的他,暑期随父亲来工地一起感受大桥合龙。半夜被叫醒赶往现场时他还睡眼惺忪,此刻亲眼目睹了“大家伙”丝丝入扣的合龙,小家伙来劲了,冲着徐勇说了句:“真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