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数以十万计的中小企业,经济增长却显乏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温州再度加码信贷扶持政策,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近日,温州市在浙江省率先出台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针对当前温州新增信贷增速放缓、小微企业信贷占比不高、担保链风险凸显等一系列问题,引导金融资源流入小微企业。
《指导意见》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对新增贷款企业实行主办行制度并由金融办、人行温州中支、温州银监分局等部门负责督促落实。不过,该《指导意见》并无强制性。温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建立考核制度,通过调整政府财政性存款、选择政府重大项目合作对手等方式来进行奖惩。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难解
受企业担保链危机的影响,商业银行在温州的贷款意愿下降,温州今年的信贷形势不容乐观。
据统计,截至7月末,温州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146.10亿元,同比少增307.47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增幅明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00.7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54.26亿元,高于贷款总量增速1.7个百分点。
尽管今年以来,小微企业贷款出现急速上升态势,但从信贷结构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在全部贷款余额的占比为24%。具体到金融机构,市级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最高为59%,最低仅为3%。
“银行贷款的方向,先是国有,然后是大型、中型企业,最后才是小微企业。但是抽资的时候是从小微开始抽。”上述金融办人士表示,目前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仍然不足。
造成小微企业信贷需求难以满足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信用环境遭到破坏,第三方企业和担保公司缺乏担保意愿。经历了2011年9月以来的“金融风波”,企业间信用保证受到极大影响,专业担保公司受到冲击更大,特别是温州城区,续做小微企业业务授信担保的专业担保公司数量明显减少。
其次,小微企业多以家族式企业或自营个体经济发展而来,在公司治理,财务报表,有效抵押等方面仍存缺陷。
另外,银行开发的创新产品也遇到了尴尬。例如排污权抵押贷款在部分地区遇到登记难和处置难的问题,集体土地抵押贷款遇到可抵押不可拍卖的尴尬处境。
为解决这一问题,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领导小组在年初下发《关于金融机构加大服务创新参与金融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要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温州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温州分行、城市商业银行温州分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要求分别不低于30%、40%、50%、70%、85%。但是,截至七月末,大部分银行没有达到上述要求。
信贷任务层层落实
为确保全年新增金融融资量800亿元的目标实现,《指导意见》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参考2012年年末贷款余额占全市总贷款余额的比例,分别包干。同时,扩大放贷企业范围,要求新增贷款企业3000家,任务分解到市内25家银行业机构。其中,新增小微信用贷款企业达1000家。
另一方面,为清理信贷环境,防止多头授信,温州将实行主办行制度。
具体做法是,企业开设基本结算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该企业的主办行,主办行对该企业的贷款原则上不低于企业贷款总量的50%,或者不低于该企业产值的0.75倍。企业在银行贷款的总数也受到了限制,集团企业不得超过6家,中型及以上企业不得超过4家,小微企业不得超过3家。
不过,该《指导意见》并无强制性。温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建立考核制度,通过调整政府财政性存款、选择政府重大项目合作对手等方式来进行奖惩。
据记者了解,下一步,温州还拟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体系,整合分散在税务、工商、海关、水电、社保等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和商会中的小微企业信息,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平台,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的信用环境。
政府的作用将更大。除了搭建信用平台,为解决企业担保链危机,温州还积极筹建政府全额出资或控股(参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机构,引进经营管理规范、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担保机构,减轻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