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集体“失语”,既有自身的结构性原因,也受到国际矿山企业格局的制约。一方面,我国拥有千余家矿山企业和数百家钢铁企业,行业集中度偏低。另一方面,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和FMG四大铁矿石生产商几乎垄断了全球铁矿石产量和全球海运贸易量的近三分之二。2012年,中国共进口铁矿石7.44亿吨,其中从四大矿进口的铁矿石占到65%。
值得一提的是,高昂的开采成本也是我国丧失国际定价权的重要因素。据计算,国内铁矿石开采总成本在80~100美元/吨,中小矿山的成本甚至超过140美元/吨。相比之下,国际矿山巨头的开采成本平均只有40~50美元/吨。
自2010年起,运行了三十年之久的铁矿石长协定价机制土崩瓦解,接近现货交易的铁矿石季度和月度定价模式被三大矿“强制执行”,并且普遍采用普氏指数作为定价依据。然而,普氏指数是对仅占5%的少数样本的价格评估,并非反映所有成交样本的平均价格,也极易被操纵。
纵然“中国版”铁矿石期货还无法撼动普氏指数的垄断地位,但从此世界有了“中国声音”,这也是“中国价格”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必需的一个环节。
供应宽松成常态
与上市首日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铁矿石期货随后走出了一波六连阴的行情,这多少让业界有些措手不及。
市场普遍认为,铁矿石期货的昙花一现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目前供过于求的市场形势。从供给看,今年三季度必和必拓、力拓和FMG等全球矿石巨头铁矿石产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全球第四大铁矿石生产商FMG铁矿石产量为3490万吨,同比增幅高达91%;力拓铁矿石产量为5338万吨,同比增长1.4%;必和必拓铁矿石产量从去年同期的3980万吨增长到4880万吨,增幅为23%,其全年铁矿石产量预期也从原来的2.07亿吨调高至2.12亿吨。有分析认为,随着四季度各大矿山扩产项目的继续推进,全球铁矿石产量有望进一步攀升。
国际巨头的矿石供给源源不断,也导致国内铁矿石港口库存水涨船高。相关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全国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量达到8036万吨,周环比增加299万吨;并且今年三季度以来铁矿石港口库存一直处于年内高位。
然而,从中国铁矿石需求来看,随着钢铁行业淘汰落后、结构调整以及环保达标等行动的深入,以及原矿产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量也将进一步减少。
“铁矿石期货近、远月价格倒挂的情况,已经充分反映了铁矿石供应宽松的预期。但与此同时,铁矿石价格也不会出现大幅度、跨越性下跌,随着逐渐接近120美元/吨的低价区间,未来矿价跌势或将逐渐减缓,进而以时间换空间。”一位业界分析师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