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核电新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走出去”步伐提速,近期英、法、乌克兰等国家纷纷向中国企业抛出橄榄枝,希望中国企业投资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容,中国企业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转变,从简单地承包施工,发展成规划、融资、运营管理等全方位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到非洲去淘金,曾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普遍选择,截至2012年底,非洲已经连续四年成为中国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中国企业在非洲建成了大量基础建设项目。但是随着近年中国高铁、核电、通信等领域的飞速发展,中国企业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欧盟、中东欧等国家。
近期,乌克兰、英国、罗马尼亚、泰国均对中国高铁或者核电表现出浓厚兴趣,希望引进中国企业资本和技术。在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期间有消息称,中国准备大举投资英国基建项目,仅高铁一项就达500亿英镑。中国核电企业“走出去”也有重大突破,10月,中核集团和中广核联合两家法国企业,将在英国西南部欣克利角兴建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机组,中国两家企业将共同持股约30%-40%。这是中国核电企业联合国际核巨头首次进入发达国家的核电市场。另外,中国还将向美国在建的核电站提供设备……
“中国企业基础设施更加有含量,尤其是高铁,有自主知识产权,还有通信设备,过去是他们在中国建,现在是中国的通信设备企业在欧洲逐渐立足,原来的劣势领域逐渐变成优势领域。”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
如今的基建项目不仅是传统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还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高铁、开发区等,技术、信息和智力含量大大提高。
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技术设备输出上也屡有斩获。日前,中国南车(601766,股吧)株洲所高铁核心配件先后通过了法铁、英铁、德铁三大市场认证,拿到通向欧洲轨道交通市场的通行证,并斩获意大利高铁市场50列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核心配件。中国北车(601299,股吧)也公布了与白俄罗斯铁路联盟签订的交流传动干线货运电力机车出口合同等重大合同,还空运现代有轨电车抵达土耳其。在投资方面,中国投资公司拥有泰晤士水务8.7%的权益,中国还投资于希思罗机场。同时,大连万达和英国的总部基地达成了开发伦敦南岸地区的协议。
基建领域“走出去”的角色转变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多益处。全球最大基建承包商、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凤朝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基建企业要活得更好,业务就要向全产业链、高附加值调整。与简单的施工企业相比,能提供涵盖勘察设计、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等工程总承包“一条龙”服务的企业,更具竞争力。通过BOT(建设-经营-转让)等方式,企业可以小投入赚取大收益,小投资撬动大市场,并迅速在新兴市场上规模、成气候,形成话语权。
在白明看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基建市场不仅是总包、投融资,也包括培训、项目运营等方面,附加值增值点扩展了,但是还要考虑当地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只有选准项目,管理运行好项目才能有增值点。同时,随着技术出口和资本输出的扩大,贸易摩擦中的技术、环境壁垒也增多了,获取这种市场机会的难度也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