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东莞港航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统计至11月份,全市港口货物年吞吐量累计首破亿吨大关(为10008万吨),预计全年可达1.1亿吨。虎门港成为全省继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之后,第四个跨入亿吨大港行列的新星。(根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全球港口发展报告(2012)》,2012年我国亿吨以上港口29个。)
虎门港自开发建设以来,充分发挥地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城市发展轴带的中间和珠三角经济区中心位置,握东江和珠江水道出海之咽喉,背靠外向型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珠江三角洲东北部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优越的经济集聚优势,完善集疏运体系,健全物流网络,发展配套服务业,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土企业物流成本,提高进出港货物通关效率,港口吞吐量节节攀升。2002年至2013年,实现货物吞吐量年增长率达19.08%,从2002年的1611万吨,到2010年突破5000万吨,用了8年时间;从5000万吨,到今年突破1亿吨,仅用了3年时间。2013年1-11月,虎门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10008万吨,同比增长19.7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1890万吨,同比增长0.86%;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173.52万TEU,同比增长36.25%。
作为国家一类口岸、海峡两岸首批相互开放的63个大陆港口之一的虎门港,已成为东莞市打造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实现高水平崛起的重要平台。 目前,虎门港共有码头98座,泊位201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3个,年设计通过能力9287万吨,集装箱码头、油气码头、液体化工码头及散杂货码头等码头泊位种类齐全,其中,沙田港区5#-8#多用途泊位、海昌煤码头、新沙南作业区2#3#散杂货泊位、九丰LPG码头、中海油油品码头、东洲国际化工码头等13个深水泊位已相继建成投产,使港口的通过能力和现代化、专业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不断满足大型化、专业化船舶靠泊需求。
随着虎门的发展,东莞的水路运输能力也不断提升。现全市共有船舶350艘,主要为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一般干货船及自卸砂船,总运力达88.17万吨。其中,单船载重吨为1万吨及以上的船舶有11艘。
未来5-10年,虎门港的总体目标是打造成为珠三角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本地、辐射华南的大型现代综合性港口。为保障虎门港快速发展态势,东莞市交通运输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完善《虎门港总体布局规划(2011-2020)》,强化规划调控,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结合深莞惠一体化以及落实《穗莞合作框架协议》工作的推进,加强与周边港口城市的区域合作;拓展港航业发展空间;加快码头工程建设,确保“十二五”期未,实现港口年设计通过能力超亿吨的目标;倡导港航绿色发展,推广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码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同步建设环保设施,保护好水资源环境;健全港航管理机制,强化动态监管,建立依法、有效、规范的港航市场监管机制,打造公平的营商环境;坚持多管齐下,加强对港航企业的安全监控,夯实港航安全基础,推进港口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