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红色革命老区太行山区的太焦线铁路,在建线至今的34岁迎来了“脱胎换骨”。
7日记者从太原铁路局获悉,太原工务段紧抓12个封锁施点,正在对太焦铁路线的北田受至红崖站间15.3km线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将第一批有着重载大秦线特殊“身份”的75kg/m重型轨替换掉建线时铺设的60kg/m轻型钢轨,并通过对每根500m的长轨条焊接成特长轨,对钢轨接头全面胶结,清除道床淤积的污土,将此线路改造为高平顺、小残变、高稳定的无缝化线路。
据悉,太焦线铁路线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减缓京广线客货压力,直通与豫、鄂、湘西、桂的一条重要客货通道,享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战略意义。目前,该线路年运量仅有900万吨,主要以服务线上每日通往郑州、厦门、连云港等地的12对客车,由于受山区地形限制、建线等级低等影响,该处设备出现了钢轨严重侧磨、剥落、接头空吊等“疾病”,影响着老区人民的出行安全。
据了解,承担重任的太原工务段将施工方案作为重头戏,针对太焦线部分地段路肩宽度不足影响作业、500m长轨条拨接难度大、小半径曲线焊联技术要求高、昼间钢轨温度应力变化大等多重难题,细化施工方案、抽调精兵强将、倒排工期进度,以确保按点保量完成改造施工任务。
据该段党委书记盛保昌介绍,“太焦线作业点两旁沟壑纵横,无路可走,作业人员每天都要扛着机具攀爬陡直的护坡,并且还穿山走隧,很多农民工兄弟来这的第一天就趴了窝,说啥也不挣一天200块钱的工钱,为此我们派出了以各线抽调的260余名党员骨干为主要力量,发扬太行精神,打赢施工会战。”
施工中,该段人员采取边换轨、边倒运焊接、大型捣固机进行加强捣固的方法,对换轨地段轨温实施温度锁定及无缝化改造,大型机械对完成换轨地段进行清筛捣固,提高轨道框架承载能力,同时,由技术人员分别在路肩处埋设观测桩,为后续无缝线路养护提供科学准确的维修依据。
在现场,260余名施工人员陆续将厚重的500m75kg/m长轨条逐一拨接到位,上好扣件、锁定钢轨;焊联人员开始在两股钢轨的龙头处分别架设起铝热焊对焊平台,对钢轨进行焊联。该段技术验收组,陆续开始对线路几何尺寸、曲线顺坡率、零配件扭矩等施工质量,进行逐米回检,以确保线路框架强度达到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