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代理商的后危机时期之路

2010-01-04
    2008年9月份以来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工程机械行业高速增长态势嘎然而止,整个行业笼罩着悲观的阴霾。随后的国家4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犹如一支强心剂,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动力与希望,为此2009年年初,各方面普遍乐观的预测全年行业将保持10%至15%的增速。自危机爆发已一年,回顾2009年前8个月工程机械的销售情况,和预期中的增速相差还是较远。但是,近期从世界各处传来经济触底反弹的声音又为行业带来了些许信心,大家都期待危机过后行业新一个发展高峰的到来。但是新的一个高峰峰是否会如期出现呢?工程机械代理商又将面临何种境遇呢?

    金融危机爆发一年以来,工程机械行业没有出现明显大幅度下滑,首先是受益于国家4万亿投资主要投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多方因素共同导致的房地产业的稳定快速发展的拉动;再次是国家加大了对农林牧渔和水利、环境的投资力度产生的对工程机械的需求;此外,采矿业虽然十分低迷,但是其地域性较强,而且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影响也主要集中在manbetx app 行业的中大型设备,所以其负向的影响有限;最后就是中央4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对消费者的信心保障。拉动工程机械采购的三驾马车“基建、房地产、采矿业”有两驾在飞驰,基本保证了行业健康的发展。

    那么危机过后是否真的会出现拐点呢?我们从整个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来进行分析。

一、 中央投资转向,下游产业紧缩

    国家的4万亿投资是政府投资的一次集中释放,部分行业已经将整个十一五规划的全部资金甚至十二五计划的部分资金集中在两、三年时间内投向市场,危机过后随着这些项目大量收尾,政府势必制定新的投资计划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但是新的计划不得不考虑低城市化、低工业化水平下的重复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产能过剩与重复建设问题,所以后危机时期的政府投资预计不会集中投向基建方面,更多的可能会投向新能源、环保技术、IT、现代农业等短缺型和内需型产业。而这类产业对工程机械行业的直接拉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房地产行业在后危机时期预计会表现出骤紧渐缓的态势。2009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火爆回暖 “地王”频出不穷 ,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这种情形明显具有“非常态性”。这种情形的出现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首先,从国家层面,房地产行业具有强烈的传导性,房地产行业的兴衰对钢铁、水泥、玻璃、家电、建材等基础性行业有明显的影响,在外需与投资不足的情况下,这些行业是刺激内需的重要力量,另外房地产是农民工就业的重要行业之一,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对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工就业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近一年以来国家一直通过调整房贷政策,利用货币和财政政策来引导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其次,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GDP增长过分倚重房地产,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托市行为,直接导致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异常繁荣。第三,危机环境下产能过剩的央企、国企,在国家四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及巨量信贷流入的大势下,大量资金流向投资回报率较高的房地产行业,成为房地产市场火爆的重要原因。第四,部分境外资本进入经济形势最好的中国避险,热钱为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推波助澜。第五,以往投资在生产、流通、资源开采等领域的民间资本在危机中得以闲置,大量涌入房地产行业,特别是一些能源型企业,包括一些煤老板,动辄上亿元资本流入房地产,配合以他们娴熟的商业操练手段,对推动房地产的繁荣起着重要作用。第六,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量有购房需求的消费者进入观望状态,期待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房地产行业出现崩盘局面进而抄底,刚性需求被暂时压制。但中国经济的持续坚挺,加之前五个原因,2009年一季度房地产行业迅速抬头,消费者观望的预期被打破,大量刚性需求集中释放,也是房地产行业繁荣的重要贡献力量。第七,在政府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拉动下,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新农村建房等大规模建设,也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但是随着后危机时期的来临,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正轨,房地产行业的新一轮调整预计将随之到来。首先,随着实体经济和外围经济环境的好转,注入房地产的部分资金和热钱将出现撤离。其次,金融危机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导下的国家层面流动性资金注入,必然引发后危机时期一定程度货币贬值和局部的通胀压力,因此从紧的货币政策和偏稳的财政政策必将成为后危机时期一段时期内稳定经济形势的主导政策,这将为房地产开发商融资和购房者的房贷带来重大影响。第三,高房价透支几代人的积蓄但百姓仍买不起房的民怨已经成为政府不得不重视的政治问题,政府对房地产的政策导向和宏观调控势必逐步加强。第四,“土地GDP”在这次危机中暴露出了其脆弱性与巨大的隐患,从次贷危机诱发的金融危机的阴霾中走出后的深刻教训就是“调整以卖地为主的GDP结构”。    

    所以说,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预计在危机结束后会陆续出台,房地产行业可能会出现骤紧渐缓的局面。因此,房地产行业对工程机械市场的拉动不值得期待。

    矿石开采业也具有其特殊性。危机结束,随着实体经济的好转,电、热需求增加,有色金属制造、机械、汽车、造船等市场需求回升,矿石需求将持续攀升,加之中钢协与国外钢铁巨头企业的谈判迟迟不能达成理想的效果,预计后危机时期,矿石开采将对工程机械行业产生巨大的拉动,但是作为代理商而言,代理区域和代理机种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采矿业对工程机械市场的拉动也不具有普遍性和全面性。

二、 民间资本活跃,工程机械代理商受益有限

    随着基本面的好转,投资环境趋于安全,危机时期被压抑的民间资本将逐渐开始活跃。当虚拟经济制造的危机过后,在我们这个制造业大国,民间资本还将依托根本,流向实体经济,主要是制造业、流通业和服务业。特别是危机中去库存化造成的供给适度紧缺以及低劳动成本的惯性,制造企业的利润在一定时期内将明显增加,制造业产能将进一步得以挖掘,民间资本最活跃的领域将仍然集中在制造业。但制造业对工程机械的直接需求非常有限。而与工程机械行业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民间资本较难直接触及的领域;房地产行业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除了行业投资商外,大量民间资本集中涌入的局面预计不会出现;采矿业的明显地域性、高资本密集性、高风险性等特征也是民间资本进入的重要壁垒;此外,农、林、牧、渔、水利、环保等行业虽然在后危机时期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各不相同,但是因其行业特性与投资规模的限制,对工程机械的拉动也不是全面的和巨大的。所以说后危机时期虽然民间资本投资活跃,但是工程机械代理商受益有限。 [page]

三、 出口激增,代理商几无利好

    危机过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工程机械的出口需求必将明显增加,特别是与世界金融体系挂钩不是特别密切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复苏时间或将提起启动,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中国工程机械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也将使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收益匪浅。但是工程机械行业大致通用的规则是,代理商主要负责内销,出口业务大都由制造商直接对应,因此除了小部分出口转内销的订单外,代理商几无利好。

四、 保有量巨大,市场需求有限

    从1994年起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迎来持续增长的黄金发展期,其中只有2004年、2005年增长率出现过波动,但15年以来,销售台量一直保持增长态势。我国作业环境下工程机械使用期限为一般为10年左右,近5年来的工程机械销量占到以往10年总销量的78%以上,据工程机械行业协会统计,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保有量约为277万~300万台,考虑到后危机时期下游产业收缩,以及目前在基建项目上作业的机器大量完工,加之近年来工程机械租赁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租赁利润越来越薄,客户购机越来越理性,在如此巨大保有量的前提下,后危机时期的市场需求预计不会十分乐观。

五、 通胀加剧、银根紧缩,融资困难

    危机之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导下的国家层面的流动性资金的注入导致的后危机时期的货币贬值和通胀压力必将出现,而且可能是世界范围内的。货币政策从紧,银根收缩是抑制通胀的重要手段,对于资金密集型的工程机械行业来讲,这无疑是个坏消息,而以按揭、融资、分期等作为主要销售方式的工程机械代理商而言,银根紧缩时期需要同时面对上游工厂的供货和价格压力、下游客户的购买力不足的压力以及自身资金不足的压力。

    统计历史数据可以看出,1993年和2003年由于通胀而引起的两次宏观调控,都不同程度的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了冲击,增长率均出现明显下滑。

六、 生产计划与周期调整,样机供应紧张

    在2007年及2008年上半年的巨大市场需求的刺激下,绝大多数工程机械制造企业都对2008年下半年及2009年的市场情况作出乐观的预测,购入了大量原材料,加足马力进行生产。进入2008年第三季度,市场需求骤减,导致工程制造企业原材料和整机库存大量积压。

    危机中多数制造企业无法对未来市场做出准确预测,对危机的触地反弹的时限也不能做出清晰判断,随着去库存的逐渐完成,多数生产企业都对生产计划与生产周期做出调整,2008年上半年部分代理商就因为工厂生产计划的调整而出现了断货的情况。因此,一旦危机结束,市场需求真正启动,2007年那种客户签单交钱但工厂供货不及时的情况极有可能会再次出现。

七、 上游成本增加,客户被自动选择

    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市场需求的增加,以及通胀的推波助澜,钢铁价格的上涨是可以预期的。2008年某些品牌的整机半年之内涨价三次就是受于钢材价格上涨的压力。但是笔者认为后危机时期钢材的价格上涨基本是由目前的水平回归到合理的价格轴线并在其上下浮动。2007年至2008年钢材价格上涨除了因全球流动性过剩及中国经济过热而造成的原材料价格普遍大幅上涨的原因外,还有国外钢铁巨头联合对中国钢铁业的“侵略”以及奥运、地震、雪灾等重大事件对钢铁实际需求的拉动。而当前中钢协与国外钢铁供应商的谈判虽未完全明朗,但是此次谈判中中方的强硬态度及钢铁企业的团结一致已经为“抵制列强的侵略”做足准备;而煤、铁、油等基本原材料的价格一般会成为通货膨胀的助推器,所以后危机时期这类产品的价格预计政府会进行必要的调控;而重大事件对钢铁的拉动也是在众多因素组合的情况下才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单就某一个事件而言对钢铁的实际需求拉动还是比较有限。

    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测和判断的基础上。但分析历史的经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俄制造商成本的增加会经代理商的营销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这种转嫁同时完成了对客户的选择。真正掌握工程项目并有充足保障资金的客户购机时对价格的敏感性相对有限,而部分被“羊群效应”影响的客户及暂时没有工程项目和资金比较紧张的客户对价格的敏感性很高。所以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的工程机械成本的增加,可能对代理商的营销造成一定的压力,部分客户的购买需求被抑制。

    综上所述,后危机时期工程机械行业仍会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但是新一个长高峰将不会出现。对于工程机械代理商而言,拐点难以出现,相反,代理商可能会遇到比危机时期更大的挑战与压力。

相关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