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4小时到区县,8小时到达周边各省会城市。
火车4小时到达周边各省,8小时出海。
飞机2小时通达国内所有省会城市,可直飞港澳台、东北亚、东南亚、西亚,9小时直达北欧。
地处中国地理中心的重庆,正在改变蜀道难的传统印象,铁路、公路、航空、水运、轨道交通建设五路齐发,加速打造长江上游交通枢纽。
黔江区是重庆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地处武陵山腹地,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结合部,长期以来,因为交通不便经济十分落后。“没有高速公路以前,我们到重庆需要坐车先到邻近的彭水县,再从彭水坐船,前后要3天才能到重庆,通了铁路以后,也要10多个小时,现在通过高速公路,只需4个小时就能到重庆了。”重庆黔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一位干部告诉记者。改变黔江的不仅是高速公路,还有民航。2010年建成的黔江机场实现了武陵山区民航业“零”的突破,现在已开通黔江到重庆、上海、昆明、北京、广州的航线,整个渝东南地区无需再借道重庆,黔江的山货可以方便的运出去,五方的客人也可以方便的来黔江欣赏武陵山的幽谷风光了。
黔江的交通建设成就可以说是重庆近年来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1年7月,重庆市政府通过了《重庆市“十二五”基础设施及物流保障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首先要重点打通重庆对外的通道。根据这个目标,重庆按“米”字型布局了8条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实现了重庆360度全方位对外沟通。所谓综合通道,即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
铁路是现代运输业的龙头。据重庆市发改委介绍,目前重庆有渝利铁路、兰渝铁路、成渝客运专线等6条铁路及兴隆场货运编组站、重庆北站、沙坪坝站三个枢纽工程同时在建,境内建设里程达到980公里、投资规模1380亿元。到2015年,全市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97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240公里/万平方公里,铁路客运能力超过600对/日,货运列车解编能力达到20000辆/日,形成西部重要的铁路枢纽。
航空方面,重庆江北机场是西部首个双跑道运营的机场。2012年,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205万人次,排名西部第4位、全国第9位,跻身世界百强。目前,正在建设江北机场第三跑道及东航站区工程,建成后,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110万吨,可以满足世界上最大飞机A380的起降、飞行区等级达到世界先进的4F级水平。
地处三峡库区的万州、武陵山区的黔江已兴建了支线机场,实现了民航运输零的突破。未来还将在重庆东北冀和东南部再建设两个支线机场,实现“一大四小”的机场格局。
公路方面,重庆率先在西部地区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目前“二环八射”1900公里骨架公路网已经形成,路网密度2.4公里/百平方公里,居西部地区首位;全市所有区县之间、省际之间全部实现高等级公路连通,并率先中西部地区全面取消二级公路收费;农村公路乡镇通畅率和行政村通达率在“十一五”末已实现100%,村通畅率达到75%。截至2012年底,重庆境内公路总里程为11.9万公里,四级以上公路占比达77%。
到2015年,重庆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再新增1000公里,达到3000公里左右,除最边远的城口县外,其余各区县均有高速公路,将基本建成“三环十射”高速公路网络。
涛涛江水,百舸争流。重庆拥有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水运资源,通过对主干道和支流的综合整治,已形成“一干两支”内河航运体系。一批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港口星罗棋布,重庆寸滩港、果园港一期、东港一期已建成,年货物通过能力达1.4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244万标箱,成为长江上游惟一拥有水运一类口岸、保税港区和5000吨级深水航道码头的地区,重庆已建起国内第一个内河航运交易所,未来还要构建铁水联运、港口物流一体化,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已显雏形。
说到城市轨道交通,重庆属于后起之秀。2006年重庆第一条轻轨投入运营,至2012年底,重庆城市轨道运营总里程达到143公里,位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今年重庆轨道运营总里程将达到170公里,到2015年累计运营里程达到208公里。
自1997年来,重庆铁路运营里程增长了两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长了15倍,民航吞吐能力增长了12倍,港口通过能力增长了近2倍,轨道交通更是从无到有,从零猛增到全国第五。
到2015年,重庆将建成江北机场立体换乘航空枢纽,9大公路客运换乘中心,4个铁路客运立体换乘站,全面实现航空、铁路、公路客流与市内交通的零换乘。
货运方面,重庆将以1个西部最大的货运编组站、9个铁路货运站、3个国家级物流基地、4座港口搭建起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多式联运物流枢纽。
2020年,重庆将全面实现铁路“4小时周边、8小时出海”、高速公路“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的通达目标,联通三大洋,为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