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是一个圆梦的时刻。
9月26日,首条连接海峡西岸和中部内陆腹地的快速铁路—向莆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了!
这条钢铁巨龙,跨赣江,越武夷山,穿戴云山,由西向东一路奔腾,南昌、向塘在这一头,福州、莆田在那一头,海峡西岸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被紧紧地系在了一起。
驾铁龙八闽追风,走天下海西纵横。五年风霜雪雨,1800多个日夜拼搏,就为了这一天。
英雄无畏
2008年国庆节刚过,八闽大地传来喜讯—向莆铁路开工了!
“把向莆铁路建成精品工程,建成一流的山区高等级快速铁路!”发出豪迈的誓言,近10万名建设者踏上穿越闽赣万重山水的征途,奏响动人的建设交响曲。
向莆铁路正线隧道113座,累计长度285.6公里。其中,以青云山隧道为代表的10公里以上长隧道多达9座,断层、暗河、溶洞、岩爆等不良地质比比皆是。
工程建设之难,难在隧道,隧道通则全线通。
于是,一场场攻坚战打响了。“快撤!”2009年8月5日,十几名工人正全神贯注地进行隧道开挖作业,掌子面左侧底部突然喷射出混浊的水流,经验丰富的安全员当即下令撤离,工人们迅速爬上运砟车奔向洞外,水流随后汹涌而至……这一幕,发生在棋盘石隧道3号横洞。
棋盘石隧道在尤溪县境内,全长10.808公里,集溶洞、涌水、突泥、岩爆等不良地质于一身,是全线唯一的级高风险隧道。
险情就是命令。各路专家赶赴现场,勘察再勘察,研究再研究,最终确定,自横洞掌子面退后100米开挖支洞,绕过涌水地段。
为抢回延误的工期,“大干6个月”的攻坚战打响了。
“那是一段不分昼夜的日子。苦和累不说,焦急、紧张带来的压力,几乎超出了常人所能承受的极限。”直到隧道贯通后,久经考验的项目指挥长段恩新仍抹不掉这段记忆。
在全长17.612公里的高盖山隧道,有一对合力治水的搭档—共和国建筑业“长子”中铁一局集团和“开路先锋”中铁二局集团。
中铁一局集团承担隧道出口段,施工区域穿越17条大断层,涌水量每小时50立方米以上的涌水点就有33处。要把这么多的涌水排到七八公里远的洞外,相当于从1层爬到90层大楼,难度可想而知。
铁军再显风采。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李晓峰亲自督阵,组织攻关小组,在否定7套方案之后,决定采用接力棒的方式,在斜井井身每间隔360米设一座泵站,接力将涌水抽出洞外。
“我们几乎用上了十八般武艺。”中铁二局集团驻地指挥长贺洪松也打了一场硬仗。他的团队负责施工的高盖山隧道进口段,3年半间共发生突发性涌水19次,最大涌水量每小时超过700立方米,总涌水量为设计预测量的十几倍。排放作业、绕避作业、带水作业、顶水作业、改造作业……能用上的施工方法全用上,将动力注浆封堵法运用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贺洪松出身行伍,雷厉风行,是全线施工单位中3名元老级指挥长之一。没日没夜的忙碌、巨大的精神压力、没有规律的生活,让他患上严重的胆结石,最终不得不做胆囊切除手术。“无胆英雄”的故事,由此传开。
工地上,还流传着许多“不称职父母亲”的故事。
对不起,我的孩子,我不能陪你!只能在你睡熟的时候悄悄地离去。
对不起,我的孩子,我不能陪你!只能如此心痛地远远地爱你。
这是青云山隧道2号井主管队长孙凯的妻子、工地试验员陈红丽写给女儿的诗。
2009年8月25日,女儿孙妞妞独自从福州乘飞机返回成都上学。看到孩子临走时依依不舍的眼神,同事们眼睛都红了。陈红丽说:“来工地2年多了,我们夫妻俩没回家过一次春节,没出去为自己买过衣服,也没到莆田市区逛过街。只有理发、看病,才会跑一趟最近的乡镇。”
妞妞从小多病,夫妻俩从没时间照顾;寒暑假,女儿来工地,夫妻俩没辅导过她的功课。这一年,母亲生病,孙凯回家5天,父母特意叫他去学校接一下孩子,让老师和同学知道,妞妞是有爸爸的。
风雨同舟
为早日建成这条钢铁动脉,我省把向莆铁路列为省重点工程的头号项目,建立各部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的项目推进机制和推进团队,全省上下形成关心铁路、支持铁路的良好氛围,凝聚起强大的合力。
在施工最关键之时,多位铁道专家多次亲临现场;南昌铁路局成立建设协调推进委员会和配合办公室,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向莆公司在参建单位中开展建功立业竞赛,公司领导和参建干部连续多年放弃节假日休息,在一线和职工同甘共苦。
建设大军一驻点,沿线政府就迅速行动,在用地、物资、劳务和粮食、蔬菜、生活用品供应上,施工单位需要多少就供应多少,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供应。“我们就是要做到让建设大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省重点办领导说。
一个“断流建大桥”的故事,曾广为传诵。
由中铁十八局集团施工的将乐金溪特大桥,因水位深、水流急,3个水中墩承台基础施工无法展开,指挥长崔连友急得团团转。急中生智,他突然闪出一个大胆的想法—金溪断流,用最短的时间抢出承台基础。但是,金溪上下游分布着6座水电站和大金湖旅游区,一旦断流,水电站将全部停摆,大金湖旅游区也要闭门谢客。经济账暂且不算,此举还涉及地方各级政府、众多企事业单位,这事能成吗?没想到,所涉及的各级政府都表示支持。最后,省有关部门牵头召集各方参加协调会,一锤定音:2010年10月4日至23日,金溪断流20天。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
征地拆迁,尤溪县明确沿线乡村的任务和期限,责任到人,工作到户;
工商、财政、电力、公安、交通部门提供“零距离”服务,为施工单位解除后顾之忧;
每年春节,沿线政府领导都带队到工地慰问。平时,沿线百姓常常主动送凉茶、瓜果给工人;
……
风景独好
沿大樟溪西行,一路上,青山滴翠,流水淙淙……宛如一幅秀美的山水长轴。在其他铁路建设工地司空见惯的隧道、路基、边坡、涵洞,在这里看不到踪影,各工点周边草木葱绿、河水清澈。
向莆铁路沿线层峦叠嶂,江河纵横,山水间保存着原生态之美。武夷山、大金湖、玉华洞、青云山等名胜景区,植被茂密,水量充沛,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
“既要长隧大桥,也要绿水青山。”这是向莆铁路建设者的共同心声。
从向莆公司到各标段指挥部、项目部,上场后发的第一份文件是环保法规,贴的第一条标语是环保口号,传的第一道指令是环保要求,编的第一个方案是环保安排,上的第一堂培训课是环保教育。
青云山隧道从景区腹地穿过。这座双洞双线的隧道,左线长22.175公里,右线长21.837公里,是全线最长的隧道,也是目前华东地区最长的隧道,地质复杂、工程浩大,环保要求极高。要建隧道斜井和施工便道,只能从景区外开挖山洞,不能给景区留下丝毫的施工痕迹。面对如此严苛的要求,中铁二十三局迎难而上,许下了“保护生态,防污降噪,绿色施工,扛起企业社会责任大旗”的承诺。
指挥部专门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配备环保设备和技术力量,建立施工环保和水土保持体系,组织参建员工学习环保知识和法规;采用沉降法处理污水,按照国家标准排放;在施工场地配置防尘设备,在弃碴场设置挡墙……
“熙熙攘攘的游客在景区尽情享受美景,却浑然不知我们就在他们脚下打隧道呢。”项目负责人自豪地说。
在武夷山下,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工地周边山水风景如画。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廖坊水库漫流区域的大面积湿地,集团改变原先的路基填筑设计,采用以桥代路之法。大桥竣工后,把填筑便道的10万立方米土石方从水库挖运到别处,以保护珠蚌的生长和农家乐的经营。
大建设不忘大保护,打造出绿色环保工程。在各工点,施工队伍驻地、梁场、铺架基地建在荒滩上,尽可能少占耕地;修建便道时,原有植被不被铲除而是移植;弃碴场实施复垦、植被恢复或挡护;不可降解的建筑垃圾运往别处处理;竣工后,平整场地,恢复地貌,播撒草籽;用燃油、燃气供暖供水,减少大气污染……环保措施落实到每个细节,留住了蓝天、青山、碧水,向莆铁路融入山水间,成为一条“看不见的钢铁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