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顺大桥主桥为双塔双索面混合钢箱梁斜拉桥,全长1172米,主跨700米,跨径布置为60米+176米+700米+176米+60米,钢箱梁全长1052米,钢梁总重2.08万吨,是广东省第一大跨、全国第七跨斜拉桥,索塔为“H”型塔身,塔高186米。
江顺大桥概算总投资21亿元,是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广(州)佛(山)江(门)快速通道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建设江顺大桥的消息公布以来,众多大型企业已落户江门先进制造业江沙示范园区。“江顺大桥建成通车后,江门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期,成功打开跨越发展之门、无缝对接广佛经济圈,更为快速地承接仅一江之隔的顺德的产业转移,并更多地吸引发达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江门市委书记刘海说。
日前,随着最后一斗混凝土缓缓注入,广东省目前跨度最大的斜拉桥--江顺大桥BT工程Z3号主塔浇筑完成,这标志着大桥主塔全部封顶,也为明年6月台风季来临前大桥合龙赢得了宝贵时间。
一桥连两地。江顺大桥将打通顺德与江门之间的西江天堑,从江门市中心到顺德核心经济区距离从1.5小时缩短到20分钟,对于加强江门市与广佛核心区的联系、加快珠中江一体化进程将发挥重要作用。
江顺大桥是江门市第一个BT项目,将BT工程模式引入到市政工程建设上,已在北京、长沙、沈阳等诸多项目上取得良好效果。项目总承包部在总结之前项目经验基础上,严格按照鲁班奖和国际建筑标准进行项目组织管理和现场标准化施工,针对工期紧、任务重的特点,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大桥建设有序进行。
江顺大桥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广东省、江门市党政部门和中国中铁的高度重视,政企双方通力合作,攻坚西江天堑。
2011年11月,承载着厚重的使命,工程总承包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择优选拔,组建扁平、精干、高效的项目建设团队在西江两岸安营扎寨。11月21日,项目正式启动施工。
作为“广东斜拉第一桥”,江顺大桥施工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建设者们一开始就遇到了拦路虎:江门地处具有“世界地质博物馆”的珠江流域腹地,不同形态的岩石、沙砾、淤泥层给大桥基础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大桥横跨西江,水文条件复杂,同时夏季多台风、暴雨、高温等恶劣天气,严重影响工程进展。此外,大桥还是江门重要生活用水水源地,环保要求极高。而江顺大桥又是江门市重要城市景观工程,按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设计,工程质量要求高。
在施工建设中,江门市BT办、交通局、财政局、建设办、公路局和江顺大桥总承包项目部通力协作,以创建鲁班奖为目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技术创新,努力创优质精品工程、绿色环保工程和阳光廉洁工程,力求保质保量做到内实外美,交给江门人民一个满分答卷。
克服雨季、台风、洪水、高温、征地拆迁影响等各种困难,建设者们成功组织了三次劳动竞赛,按期优质安全完成了各项节点工期。从去年9月底江门岸主桥塔塔座开始施工,到如今两岸主桥塔全部封顶,只用了12个月时间。
江顺大桥两个主塔的桩基共有钻孔桩56根,桩直径3米,最大桩长102.5米,如何保证在汛期来临前完成钻孔桩的施工任务是摆在江顺大桥建设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在建设分公司总经理王立平的亲自指导下,建设者们向技术和设备要更好的安全质量控制手段和工作效率。
在钻孔桩施工中,他们大胆采用最先进的KTY4000动力头钻孔机设备及UDM100型超声波成孔检测技术等,组织QC攻关小组消化吸收并创新施工技术。2012年一季度,全国仅有30台KTY4000机,江顺大桥就调来12台同时施工。通过使用KTY4000动力头钻孔机设备,使原本要1年时间才能完成的钻孔桩施工任务缩短到仅4个月时间,全部达到级质量标准,创造了有安全质量保证的“江顺速度”。
在江顺大桥建设过程中,技术创新贯穿始终,投入科研经费超过千万元,保证了工程安全、质量与工期。4台千斤顶同步下放技术为2500吨钢围堰一次下放成功提供了保证;水下机器人及成像技术的使用,确保钢围堰一次封底成功并滴水不漏;混凝土温控改进技术、数控检测技术、液压爬模改进技术等对提高混凝土浇筑内在质量和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等都起到很好作用。
目前,江顺大桥《深水复杂地质大角度倾斜岩面大直径超长钻孔桩施工技术研究》已被评为交通运输部工法;《广佛江快速通道江顺大桥复杂地质下大直径深桩成空质量控制》QC成果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二等奖;江顺大桥钢围堰的下放导向装置、围堰喇叭口堵漏技术已获国家。技术创新提高了机械化程度,也为工厂化生产和集约化施工组织创造了条件。
江顺大桥主塔封顶后,建设者们还将面对2.3万吨钢箱梁架设安装、跨滨江大道和江堤的压重梁现浇施工以及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设等困难。将一如既往地科学组织、精细施工,确保江顺大桥在顺利通车的同时实现“安全零事故、环保零投诉、质量鲁班奖”的三大目标。